新闻动态
2025-02-05 19:55 点击次数:165
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
近日,著有长篇纪实文学《长征》《抗日战争》,曾获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鲁迅文学奖的作家王树增,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他的历史题材新作《天著春秋》,并在北京举行首发对谈会。作家莫言、评论家李敬泽来到现场,与王树增,畅谈书中所呈现的夏商至春秋的历史风云,思索古代战争的进程与影响,并从文学角度解读这部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。

对谈会现场
莫言:他对每场战事都有精辟的个人认识和看法,让我很佩服
鸣条之战、牧野之战、长勺之战、麻隧之战……《天著春秋》以十场古代大战为轴,纵览夏商周春秋千年历史,书中既描绘了冷兵器作战血流百里、断指盈船的残酷狞厉,又诠释了蛮荒时代何以会“在河之洲,君子好逑”的深情,宏大之势与细微之美并茂。《天著春秋》对兵法、阵法、兵器、仪式的现代解析,让读者感受的是跨越千年延续至今的因果逻辑,以及中国古代战争的峥嵘气象。《天著春秋》中写了很多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,它们成为中华民族集体精神、品德、智慧中的一部分,比如“卧薪尝胆”“一鸣惊人”“退避三舍”“一鼓作气”“秦晋之好”“唇亡齿寒”等,这些事件历经千年,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思考与行为方式。

莫言
谈起对《天著春秋》这部作品的阅读感受,莫言说:“王树增不仅仅是客观地讲述历史,他对每一场战事都有精辟的个人认识和看法,这个是让我很佩服的。《天著春秋》讲述了近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数十场特别重要的战事,每一场战事在史书里的记载都是非常简单的,有的就几行字,王树增根据史书把它铺展开来,而且对当时军队的制度、装备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,有很多精彩的细节。大家在读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有意思。“
李敬泽:写出人、精神以及历史的细节和质地
李敬泽提到,《天著春秋》既写到了事,更写出了人和精神,既写出了历史的大脉络,又写出了历史的细节和质地,让我们在细节和质地中感受着人的精神。这个再往上说,就是司马迁的传统,左丘明的传统,实际上中国文章之道,中国文章的重要来源其实就在于此,就是这个脉络。

李敬泽
李敬泽说:“王树增老师写《长征》《解放战争》等,我认为那就是国民之书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历史和来处有一个基本感受、基本知识。同样的,《天著春秋》也是关于我们的来处、关于我们精神的源头,关于我们中国人何以是中国人。《天著春秋》谈的不仅仅是战争,围绕着战争,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民族最初的那些精神、那些感受力、那些价值观是怎么来的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,我觉得这也是一本国民之书。“
王树增:在《诗经》中汲取的文学感受,是写《天著春秋》的一个主要动力
《天著春秋》中引用多处《诗经》。王树增说:“《诗经》说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学遗产,它是在那个时代真实地记录了平民的生活,平民的苦与乐,他们的爱情、他们的生活。我在《诗经》当中吸取的那种文学的感受,是我写《天著春秋》的一个主要动力。在平民的心目中,战争是什么样的,该怎样去生存,什么叫荣誉,什么叫幸福,什么叫快乐,什么叫苦难,《诗经》当中都有。“

王树增
对于《天著春秋》书名的含义,王树增解释说,“天,是指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,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。具体到春秋,生产工具简陋,生存条件蛮荒,人面对自然和族群,有太多无法解释无法掌控之事,只能幻想人世间之外有一个力量存在,影响着他们的生存和命运,这就是天。延展到今天,天依然是中国心里的一种存在,中国人常说人在做天在看,这与先祖的心理暗示是一样的。天著春秋,就是春秋时期不可抗拒的历史前行大势。”

《天著春秋》
王树增透露,他关注春秋史的时间很长。“我们无论是读远古的战争还是当代的战争,实际上还是关照自己生存的命运,自己生存的环境,使我们内心能够更安稳一些,看问题更理智一些,活得更通透一些。文学归根结底还是写人的,不管是五千年还是今天的,他们的挣扎、他们的苦、他们的乐,我觉得这是文学的本质。”
Powered by 168幸运彩票开奖结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